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 书单

请收藏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06-11


2020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0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

0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贡献及当代价值

03

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

04

民法典阐释与适用

05

中华文化基因的历史探源

06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多学科研究

07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08

张载思想的现代价值

09

图像学视域下的文学艺术研究

10

数字经济与发展新动能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与光明日报理论部、学术月刊编辑部联合发布了2020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归纳、总结和梳理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既是对一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系统回顾,也是对现实焦点问题、深层问题的折射,有助于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智力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作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出版重镇,出版了一批相关精品力作,本文选荐若干,以飨读者。



热点一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



入选理由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0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年,这一年,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学术研究持续推进。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渊源研究。阐明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伦理智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经验认知和思考总结。2.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理阐释。围绕“生态兴则文明兴”“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重大理论命题,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内在逻辑和理论特征,厘清理论观点、制度设计与战略举措之间的整体性、互动性关系。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的实践探索研究。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和制度创新、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全球治理意义进行了系统研究。


推荐阅读



《中国生态文明新时代》张云飞 周鑫 著

该书立足于客观事实和材料,如实介绍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与现状、成就与经验;从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全球维度出发,全面系统地梳理和阐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坚持绿色发展之路、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参与全球生态治理等方面,考察了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进展和新成就。这种逐一呈现的方式,有助于读者深刻了解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概貌和走向。



热点二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

理论贡献及当代价值



入选理由


2020年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列宁诞辰150周年。为了更好地继承恩格斯、列宁的思想遗产,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学术理论界围绕恩格斯和列宁的思想历程、革命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等展开了深入探讨。1.总结恩格斯、列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世界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实践中的突出贡献。围绕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列宁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推进到新阶段、形成列宁主义的理论创新进程,进行了充分探讨。2.深入挖掘阐释恩格斯、列宁思想理论的当代价值。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党建思想、工人阶级理论,对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党内民主建设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3.总体评价恩格斯与马克思在思想理论上的密切联系,从学理上反驳“马恩对立论”等错误观点。


推荐阅读



《恩格斯传》【英】戴维·麦克莱伦 著

该书是关于恩格斯生平与思想的简明传记。麦克莱伦在30多年前出版的《恩格斯传》第一版中力图表明,近年来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日益增加,但恩格斯的贡献经常遭到误解和低估。这部关于恩格斯生平与思想的简明传记表明他的作用有多么重要,他不仅为马克思提供物质和道义上的支持,而且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种子,使很多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得到了发展。作者认为,恩格斯是一个重要的思想家,特别是在人类学和历史学领域,而且对以往兴起的马克思主义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与马克思相比,恩格斯的思想具有鲜明的特征。



热点三

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



入选理由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前所未有。这一年,学术理论界围绕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关系展开了广泛研讨。1.深入研究了百年变局的科学内涵、具体表现与发生原理。认为百年变局是世界性的大发展、大调整、大转折等历史合力的产物,突出表现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形势变化的不适应、不对称前所未有。2.百年变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远影响。当前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中国外交面临一系列机遇与挑战。3.习近平外交思想是面对新形势、新使命、新机遇,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的重要遵循。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则为应对百年变局,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中国方案。


推荐阅读



《中国新时代》辛向阳 著

该书主要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内涵和基本特征,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意义和政治优势,指出了新时代中国伟大社会变革的性质与历史作用,分析了新时代面临的战略机遇以及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该书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广度,既有现实分析又有历史回顾,既把握世界变化又贴近中国实际,全方位地勾勒出中国新时代的恢弘画卷,其中不乏创新性论断及学理性思考。



热点四

民法典阐释与适用



入选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事立法经验、司法实践成果和理论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民法典于2020年审议通过后,学术理论界的研究重心由对民法总则、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各编体例和制度规范的探讨,转移到推动对民法典的准确理解与规范适用上。1.对民法典精神、立法原则进行价值论阐释;对条文、规定进行解释论阐释。2.研讨民法典适用中可能产生的立改废释问题。聚焦统一民法法律适用标准,将立法阐释作为民法典规则补充、更新、解释、完善的重要手段,研究民法典与其他部门法的协调与对接,与公约、惯例的衔接问题。3.司法机关对法律的解释和适用建设等。


推荐阅读



《中国民法典释评》(十卷本)王利明 等 著

《中国民法典释评》(十卷本)由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王利明教授领衔、以各分编牵头人为主要作者,是对我国民法典权威的阐释和评论。这一重量级的学术研究成果,既有立法专家的高度,又有学者研究的深度,同时还有司法适用的广度,集学理与适用于一体,是民法典研读学习、司法适用不可不读的权威经典之作。



热点五

中华文化基因的历史探源



入选理由


中华文化基因关联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脉络,是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相关研究在2020年取得了丰硕成果。1.关于中华文明起源和特点的考古学实证与阐释,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及其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2.围绕国家和早期中国的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等进行探讨。相关研究从政治共同体、文明共同体形成过程的角度丰富了关于早期中国的认识;指明考古与文献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和“多学科结合、多角度支持”的研究方法是探索夏商文明的必由之路,要用严格的科学程序与科学方法创立更加符合中国实际、在国际学术界具有强大话语权和影响力的社会演进理论。3.发掘整理中华文化基因的史前渊源,在历史流变中阐发中华文化基因的构成和形成。既突出悠久农业史对中国文化、社会与思想的形塑作用,同时也深入研究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外来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的相互作用和秦汉以来大一统政治格局之于中华文化基因构成的意义。


推荐阅读



“出土文献与早期中国思想新知论丛”王中江 等 著

“思想史的记忆同其他的历史记忆一样,新史料的发现总是难得的机遇。简帛文献中的一些思想史文献就是如此。它已经并仍然在塑造着古代早期中国思想世界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早期中国的思想世界比人们已知的世界要广、要大,比人们已知的东西要丰富、要复杂。”“出土文献与早期中国思想新知论丛”由北京大学哲学系王中江教授主编,共收入六位学者的研究成果。



热点六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多学科研究



入选理由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一遇的健康危机,是联合国成立以来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考验,其影响将持续几十年。人类终将战胜疫情,但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人类来说不会是最后一次。以疫情防控为切入点,学术理论界围绕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进行了多学科、跨学科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界围绕疫情防控的中国经验与中国方案、疫情防控彰显的中国制度优势与精神力量等进行研究;政治学界围绕疫情防控与国家治理、疫情影响下的世界格局变革、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治理体系重构等进行探讨;经济学界围绕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及挑战、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的趋势与应对等开展讨论;法学界研讨了疫情防控举措的法治规范、环境健康风险与生物安全法治建设、劳动法治保障等议题;公共管理学界重点关注公共危机治理理论、治理各环节具体措施等话题;等等。此外,不同学科的学者围绕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制度、治理能力、治理路径、治理体系、协同平台等进行了研究和对话。


推荐阅读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治理丛书”靳诺 刘伟 总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依托中国人民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智力优势,组织人民大学法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社会与人口学院、新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人事学院、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及学生工作部门等单位的专家学者,针对疫情防控中所涉及的公共卫生、社会管理、风险防控、舆情引导、高校管理等社会治理的关键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研究,形成一套七本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治理丛书”。



热点七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入选理由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也给打赢脱贫攻坚战带来新挑战。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成果,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小康梦想即将实现,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历史性成就。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后,我们的使命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2020年,学术理论界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以下内容。1.脱贫攻坚的成就、国家扶贫政策效果、脱贫攻坚的制度优势等。2.消灭绝对贫困后,脱贫成果的巩固、相对贫困标准的制定及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构建等。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二者有效衔接的实现路径、实践困境及体制机制构建等。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存在的难点及乡村振兴的地方实践等。


推荐阅读



《当代中国扶贫》汪三贵 主编

该书从中国的贫困概况出发,梳理了中国扶贫开发的历程,阐述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全面发展”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扶贫开发模式,全面总结分析了中国大规模减贫的巨大成就、重要经验以及对世界减贫进程的重大贡献,概述了新时代精准扶贫的理论和实践,以期对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扶贫事业提供借鉴。



热点八

张载思想的现代价值



入选理由


张载是宋代理学的开创者,其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仅体现了理学的真精神,也阐明了知识分子的使命和担当,被后世推崇并广为传诵。2020年是张载诞辰1000周年,学术理论界召开多场会议对其主要思想、经典著作及现代价值开展研究。1.研究张载思想的核心观念及经典著作。围绕“气”“太虚”“太和”“天地之性”“德性之知”等命题和范畴展开,对《正蒙》《横渠易说》等经典著作进行了新阐释。2.挖掘张载礼学思想的现代价值。张载之学“尊礼贵德”“以礼立教”,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礼学体系。学术理论界对张载礼学结构功能的学理系统进行了辨析,对礼在道德教化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阐述。3.对张载生态伦理观及其现代意义的思考。学术理论界普遍认为张载的人与自然和谐观对于今天构建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具有启迪意义。4.对张载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的讨论。对张载思想中“成德为圣”的教育价值、“去疑求新”的创新教育、“因人才性”的教育方法、“以礼为先”的为师之道等进行了探讨。


专家点评


张载留给世人的思想遗产,具有特别突出的现代价值。1.“横渠四句”是北宋理学的根本精神,为传统中国社会夯实了文化根基,为开拓世代平安和谐提供了价值理念,在当今时代仍然为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发挥着积极作用。2.“天人合一”观念是中国天人之学的重要源头,既具有精神境界意义,也蕴涵了古人对社会秩序和自然伦理的诉求,昭示今人只有经由不懈努力,才能在道德、社会和自然等领域趋近这一理想境界。3.“民胞物与”观念把一切人或物都看作宇宙大家庭的平等成员,针对仁爱差等观,“民胞物与”及“爱必兼爱”所彰显的仁爱平等观是儒家仁爱观的突破,对今天深刻理解平等价值观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点评人:陕西师范大学关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林乐昌)



热点九

图像学视域下的文学艺术研究



入选理由


伴随“读图时代”的来临,图像学在当今中国学术理论界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文学和艺术学领域的学者在历史图像与现代图像的相互参照、文本与视觉图像的互动融合、艺术图像与社会生活图像的跨界对比、科技制作的图像与现实艺术图像的比勘中开拓研究路径。2020年,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探讨文学著作中的图文关系,从叙事学角度入手,通过对比文字和图像阐释作品表现上的异同分析二者相互“借鉴”和“激发”的关系,探寻文学叙事与图像叙事的异同。2.探究艺术作品的本质内容,从历史、社会、科技、心理等方面对流传下来的图像或现代科技手段复原影像进行多方位解读,挖掘作品更深刻含义,辨析作品意义的生成和变迁。3.检省图像研究路径对于文学发展的影响,围绕“对图言说”“以诗证图”“图文互证”等运用较为普遍的研究方法及其对诗歌、小说、神话等领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


专家点评


随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从语言、文字更多转向图像,图像学与各学科深度融合。就文学研究而言,在叙事学、符号学和结构主义等理论的深度介入下,基于对语图分合互杂的共生状态的认识,以及对两者互仿、互文与转向等复杂关系的体知,既关注图像的社会性外缘,又重视其形式风格内里,学术理论界在神话与实物的对待互证,戏曲、小说文本与插图的时空交互和意义互补等方面都有新斩获。在艺术领域,结合敦煌壁画研究丝路音乐,结合少数民族传统图绘研究舞蹈等尝试,使音乐图像学与音乐文献学、考古学一起,成为音乐史研究新的增长点,图像园林史研究更是方兴未艾。当然,如何克服过度阐释,在合理运用镜像论、解构理论和互文理论的同时,积极汲取传统形神论、意境论等资源,以促成文艺图像化审美与传播等良性互动,从而建成真正的“文学图像论”,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点评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涌豪)



热点十

数字经济与发展新动能



入选理由


近年来,数字经济正在重塑世界经济版图,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2020年,学术理论界试图从多个面向和维度解读数字经济发展脉络,并构建研究框架。1.数字经济定义、范畴、结构和测算的学理探索。在宏观层面讨论了数字经济在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在中观层面讨论了数字经济与现代产业体系的关系,分析了数字经济带来的新业态;在微观层面分析了数字平台的技术特性和垄断特征、数字平台的劳动组织形式和就业模式等。2.数字金融方面,讨论了数字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推动包容性增长以及数字货币等。3.数字经济的政府治理方面,讨论了数字经济统计、核算的理论和方法,数字经济支持政策,数字经济的反垄断等。4.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层面,讨论了各国数字经济发展状况、全球数字贸易政策、全球数字化供应链等。


推荐阅读



《数字金融的力量》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 著

近年来,中国数字金融走在世界前列,其发展降低了金融的风险,无论传统银行的数字转型,还是新型互联网企业发展起来的数字金融系统,面向农业、小微企业、创新型企业,供应链企业都提供了之前难以提供的服务,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复苏和转型助力、赋能。该书具有理论上的前瞻性,同时对蚂蚁金服、招商银行等做了细致而客观的调研,提出了基于深入研究观点,并提升到理论高度分析得失。对于国家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具有重大价值。




2020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提名热点



在线教育发展研究 

人工智能的哲学反思  

新发展理念下的高质量发展研究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定位与实践探索 

传播方式变革与媒介文化研究

信息社会的传播伦理探究  

全球变局下的科技创新发展研究

数字金融的风险与监管

计算社会科学的发展与实践

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学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中国人民大学


相关阅读

(点击以下图片/文字,浏览推送内容)


2021奋斗年 | 与时代同行,这些好书聚焦大事!


2020,人大出版社的足迹


点击“在看”,分享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